加强统筹协调 发挥专业优势构筑齐抓共管的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市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协调各专业委员会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三个必须”要求,不断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全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切实消除了一批隐患顽疾,对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一)加强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筑牢防线
1.围绕体制建设持续发力。根据工作实际,及时调整了市安委办、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担任专业委员会第一主任,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市安委办主任,市领导在部署业务工作时必强调安全生产,在开展日常检查时必随检安全生产。进一步优化了专业委员会设置,新增水务、民政2个专业委员会,将专业委员会增加到19个,涵盖了安全生产重要行业领域,使齐抓共管机制更加完善。
2.围绕机制建设持续发力。市安委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根据安全生产季节性、规律性特点,安排相关专业委员会分析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各专业委员会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与日常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6月25日全省、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后,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专业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前期工作,评估行业内风险隐患,研究部署重点任务。
3.围绕工作落实持续发力。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期间,市安委办每周通报各行业整治进展,每月调度专业委员会工作情况,对交通运输、民航、铁路等行业的企业主体责任清单修订、隐患整改等工作进行督办。针对民爆行业监管职责调整,及时下发《关于督促落实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督职责的通知》,督促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做好工作对接,避免民爆行业失管失控。对今年事故多发的道路交通、渔业等行业,下发《关于做好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相关专业委员会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遏制事故多发态势。
(二)发挥专业优势,密切配合治理顽疾
1.联手整治,抓实抓好专项治理。烟台笏山金矿“1.10”事故发生后,市安委会立即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各专业委员会分别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各行业领域整治方案,部署开展拉网式大检查。1月31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组织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燃气等24个行业领域进行排查整治,各专业委员会迅速行动,扎实开展本行业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主动出击,多措并举推动顽瘴痼疾治理。油气管道保护专业委员会开展油气管道标志和巡护责任落实专项整治,巡查管道403.74公里,新增、更换、修复管道标志4196个。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对全市所有地下非煤矿山实施停产整顿,合格一家、复产一家,整治重大隐患6项,暂缓复工复产2座,不同意复工复产2座。民爆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抓好职能划转后工作衔接,先后5次到民爆企业调研、检查安全工作,及时整治问题隐患。
2.联合执法,抓实抓好打非治违。为将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推向更深层次,市安委办下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百日攻坚行动的通知》,重点组织非煤矿山、城乡建设等8个专业委员会开展集中执法检查。各专业委员会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求,紧盯重要时期、关键时段和重点部位加大工作力度,出重拳整治“三违”“三超”等违法违规行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委员会严厉打击“马路市场”,对占用城市道路、国省道、农村公路的325处“马路市场”进行检查整改。城乡建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开展建筑工地质量安全大检查,发现整改隐患4600项,行政处罚178.9万元,责令停工项目23个。城市管理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开展燃气场站、用户管理安全检查,完成居民用户安检116.9万户,整改隐患2.1万项;完成工商户安检1.9万户、整改隐患1406项。
3.联防联控,抓实抓好安全防范。市安委办每季度组织安全生产重大风险会商,对安全生产重大风险进行预判预警。各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先后组织开展了地下空间安全调研、观光游艇和水上运动项目安全法规建设、职工“查保促”等活动,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和信息公开,出台了《青岛市休闲渔船管理暂行办法》《青岛市游艇租赁管理办法》等措施,及时填补了监管空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建立小港中港区域安全隐患整改联席会议制度,摸排109艘常泊渔船并重新登记建立台帐。教育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推广校园周边安全“一校一图”,部署应用“校园一码通”,加强风险预警和人员出入登记智能化管理。体育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突出抓好大型活动安全防控,成功举办了2021全国游泳冠军赛、2021青岛马拉松等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
(三)严格督导检查,压实责任务求实效
1.突出“关键点”督导检查。在元旦、春节、“两会”、“五一”等重要时期,副市长、专业委员会第一主任共46次带队深入基层、沉到企业,实地检查安全生产情况,调研安全生产实际,推动各级责任落实。各专业委员会相关领导多次带队开展行业内安全生产联合督导,重点检查关键节点安全防范工作。
2.突出“全覆盖”督导检查。为做好建党100周年安全防范工作,市安委会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安全生产督导暨2021年安全生产巡查,从各专业委员会抽调64人组成10个巡查(督导)组,进驻各区(市)开展安全生产巡查(督导),全面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督促各级各部门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共巡查(督导)103个部门、45个镇街、296家企业单位,发现问题隐患1636项,已全部反馈责任单位7月底前完成整改。
3.突出“点穴式”督导检查。特种设备、民政等专业委员会将工作力量和工作重点向一线倾斜,采取“蹲点式”驻守和“流动式”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向590家重点企业派驻596人,开展为期2年的省、市、县三级联动式驻点监管,“点对点”指导企业完善制度措施、开展教育培训、整治苗头隐患,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虽然目前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项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专业委员会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
一是体制建设仍不完善。专业委员会统筹谋划、综合协调行业内安全生产工作的制度体系缺少顶层设计,跳出部门局限,联合开展综合性调查研究、解决深层次根源性问题的制度保障比较薄弱,行业综合监管“火车头”作用不突出。二是运行机制不够顺畅。专业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对职责的定位还不清晰,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认识还不统一,会商研判、协调联动机制不顺畅。牵头单位工作落实还缺乏有效抓手,指导、协调、督办行业内工作还不够有力。成员单位积极性不高、执行力不强,不推不动、单打独斗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三是风险防控能力不足。部分专业委员会对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调研分析不够,重大风险研判预警能力不足,对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新风险认识不足、估计不透,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与行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专业优势作用不明显。
下一步,各专业委员会将不断发挥职能优势,不断推动行业领域专项治理,不断抓好重大风险、重大事故防控,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围绕防范遏制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这一共同目标,健全完善专业委员会工作机制,统筹谋划、系统分析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突出跨行业、跨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联动,加强信息共享、沟通联系、工作配合,推动形成安全生产共建共治新局面。二是强化系统治理。全力巩固和拓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成果,以控风险、除隐患、防事故为目标,发挥各自优势,坚持标本兼治,着力强化各行业领域风险管控,完善和落实安全监管和治理措施,推动开展专项整治、联合执法等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三是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指导、协调作用,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三个必须”要求,及时消除责任盲区、监管漏洞,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专业委员会工作的重视、支持,努力调动各方资源充实工作力量,为履职尽责打牢坚实基础。
二、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汇总
(一)交通运输(港口)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印发《青岛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责任规范》,编列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动责任落实。以入青重要通道为基点,加强各交通场站源头监测预警,做好道路运输、城市公共交通客流监测。重点对“两客一危”企业实施驻点监管,共派驻79人,驻点企业54家,督促完善制度269条、应急演练62次、整改隐患347项,提出行政处罚或问责建议2条。
(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对全市所有地下非煤矿山实施停产整顿,成立联合检查组,合格一家、复产一家,整改隐患240项,其中重大隐患6项,暂缓复工复产2座,不同意复工复产2座。对全市10家外包施工队伍进行整顿,目前通过审查队伍5家,清理外包施工队伍5家。推动智能云爆破末端管控系统平台应用,对民爆物品使用环节全程录像、实时测振,进行“定时、定人、定位、定量”全程监管。
(三)民爆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做好职能划转后的工作衔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部署任务,先后5次到民爆企业调研、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整改问题隐患8项。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开展安全生产大讲堂基层宣讲6场110人次,组织4家企业171人次参加安全生产培训。
(四)城乡建设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印发《青岛市建筑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推广安全风险管理平台,利用5G、人脸识别等技术,加强现场人员信息化管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建筑工地质量安全大检查,发现整改隐患4600项,行政处罚178.9万元,信用考核扣分2219分,约谈企业20家,责令停工项目23个。制定《2021年防汛防台工作方案》,开展防汛演练、专项演练、标准化操作演练等78次。
(五)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伏季休渔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建立联合监管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安全管控措施落实到位。狠抓隐患治理,对渔业安全风险隐患实施清单式管理,共梳理出7个方面63条隐患清单,将措施落实到港、到船、到人,切实提高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组织渔港码头应急消防演练、渔船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防台风、火灾险情处置等实兵演练活动,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六)文化旅游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加强节日安全防范,先后6次召开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安排部署“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假期安全防范工作。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联合对旅游景区安全进行专项检查,有效提升企(事)业单位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能力。
(七)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专业委员会。组建了青岛市发展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将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纳入执法范畴。推进可视化线路建设,安装400余套电缆在线监测装置,开发应用“虚拟故障录波器”,增配可视化装置1000余套,试点“北斗+5G”无人机智能巡检。构建保电“1+9”工作体系,梳理排查重点保电线路161条,完成36个一级重要客户、64个二级重要客户“一户一册”保电方案编制。
(八)油气管道保护专业委员会。开展油气管道标志和巡护责任落实专项整治,检查企业83家次,巡查管道23条403.74公里,整改隐患115项,累计新增、更换和修复管道标志4196个。开展汛期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检查,出动101人次,检查企业及现场41处。对油气管道企业应急队伍、相关专业救援队伍情况进行普查,摸清底数,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准备。
(九)教育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印发实施《青岛市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对30所学校、9家校车公司进行联合检查,发现整改问题70项。召开预防学生溺水联席会议,在电视、电子屏、网络媒体等广泛宣传,在重点区域悬挂横幅、标语等加强警示提醒。加强校园安全保障,教育、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联合推广校园周边安全“一校一图”,部署应用“校园一码通”,加强风险预警和人员出入登记智能化管理。
(十)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做好“三夏”安全防范,全面排查整治非法改装、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加强农业园区和大棚防火防汛、机械设备等安全防范。开展沼气安全专项检查,排查大型沼气工程25处、中小型沼气工程204处、入户检查3.3万余户,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加强农机机手安全培训,全市近4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累计培训机手2万人次。
(十一)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强化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保障全市1102台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指导4800余家起重机械生产使用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做好电梯应急救援准备,处置电梯困人事件891起,解救被困群众1774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8.97分钟。举办全市气瓶充装追溯体系建设培训班,全市230余家气瓶充装站现场观摩学习,256家气瓶充装单位已全部建成追溯体系。
(十二)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重点加强涉疫场所的消防、危险化学品、电气、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共组织18个专家组,出动396人次,检查单位153家,发现整改隐患722项。开展“四懂四会”“四个能力”培训演练,确保全员熟练掌握应急逃生能力。召开医院安全生产现场交流会,对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培训交流。
(十三)民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机场集团、部门、岗位三级安全责任手册,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全员覆盖。做好胶东机场建设和转场准备工作,对飞行程序进行安全评估,全面检查关键设备、消防设施、供电系统安全运行情况。开展了安全管理类法定自查、春运准备情况专项检查,针对24项负面清单编制了《安全从业人员工作作风建设管理规定(A/00)》。
(十四)铁路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加强现场安全管控,下发《青岛工务段关于强化工作包保确保近期安全稳定的通知》等文件,落实“开门五件事”,确保现场安全可控。研究制定《青岛工务段探伤工作双主任机制管理办法》,对探伤作业进行优化,保证探伤周期可控。推进外部环境治理,制定《青岛工务段铁路外部安全环境工务监控办法》等文件,推进沿线环境整治,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38项。
(十五)城市管理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加大城镇燃气安全监管,开展各类检查2.5万余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7800项,立案169起,罚款15.42万元,对10处隐患进行挂牌督办。湖北十堰燃气事故发生后,召开紧急会议,下发《关于吸取“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燃气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出动274人次,检查燃气场站179处,整改隐患125项。开展安全生产“微课堂”“送培训到一线”等活动,培训2.6万人次。组织进社区、进广场宣传189次,发放宣传材料8.6万份。
(十六)体育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加强赛事安全监管,严格落实赛事风险评估和备案审查,成功举办了2021全国游泳冠军赛、2021青岛马拉松等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提升应急能力,按照“六个第一”要求进行培训,分别在全民健身中心、第二体育场、市体校等机构开展防灭火和逃生演练。严厉打击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对175家游泳经营单位、5家潜水经营单位、5家攀岩经营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
(十七)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开启“马路市场”整治行动月,对占用城市道路、国省道、农村公路的325处“马路市场”进行整改。强化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选取5个镇街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样板,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交通管理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行“双路长制”综合治理模式,在崂山区进行试点,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控能力。
(十八)水务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派出51人对4家运行管理单位进行流动监管,对20家建设项目进行蹲守驻点监管,督促完善制度35条,开展培训49次、警示教育29次、应急演练16次。加强督导检查,对重大在建及运行工程进行包月包区督导检查,共检查企业618家次,排查整改隐患1151项。制定应急预案,多形式、分重点组织开展防汛演练、专项演练、标准化操作演练等78次,为安全监管查漏补缺。
(十九)民政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民政、消防、公安等部门组成检查组,深入养老机构进行全覆盖式检查,全市283家养老机构共整改隐患1492项。加强养老机构安全防范,为238家养老机构安装了集用电、可燃气体、烟感等报警监控设备于一体的安全监管平台,实现24小时监控值守。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印发《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关于建立养老机构安全承诺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组织12家养老机构开展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单位创建。
![]() |
Copyright © 2014 青岛市应急管理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1492号 鲁ICP备0503858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2000006地址:青岛市香港中路17号 邮编:266071 电话:0532-85913578 邮箱:qdsyjj@qd.shandong.cn网站地图 |